EN
首页|资源|生态文明年鉴| 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19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时间:2020-09-07 娄伟 来源:生态文明研究所

  2019年,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下,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一、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事件

  2019年,我国持续全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该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央活动有以下一些方面。

  1.“四个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2.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 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要求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3.“世界生态文明”“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首次提出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举行。此次活动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命运共同体”全新理念。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4.世园会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通过举办世园会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承诺和对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努力。此次北京世园会汇聚了世界园艺精华,集中展示了全球花卉园艺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和特色文化,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了各国文明互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召开,此次座谈会提出了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新中国7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2019年9月2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提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7.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工作滞后、整改不力与环境质量明显降低和“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落实不力的地区为重点,在4年时间中,前3年为常规的全面督察行动,最后1年“回头看”。国家与地方相关部门、国企等也纳入督察范围,并针对一些污染治理的关键领域,进行“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8.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活动在浙江杭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生态环境部开展了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评选表彰工作。经严格评审,35个集体和54名个人脱颖而出。2019年6月5日,在浙江杭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上举行了颁奖仪式。此次评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各部门、各领域、各地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涌现的先进典型。

  9.《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确定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19年9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帕斯卡?帕梅尔共同发布《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缔约方大会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彰显了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2020年COP15将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将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化了“生态文明”的愿景和从传统到新兴生态文明的创新,以此激发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

  1.生态文明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深入宣传、贯彻和落实。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讲话,向全世界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得到夯实。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对于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再次强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2.进一步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过去一年,我国进一步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强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包括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严法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包括加快推动和制修订长江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排污许可等方面的制度,努力推动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多共建。推动全民参与,让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3.突出精准治污、源头防控

  2019年,中央多次强调反对“一刀切”式的简单粗暴执法。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对企业开展分类分级环境管理。总的来看,我国的污染防治逐渐从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污染治理阶段转向以源头防控为主的环境治理阶段,既减少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和无效投资,也促进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推动区域协同和流域协同

  区域协同,能够培育区域产业优势,共同形成和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同时,通过区域和流域协同,能够精准治污,合力提升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成效。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发布,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模式正在开花结果。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提出了“大保护、大治理”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开启了我国大江大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5.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法治化迈出坚实一步

  2019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福建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开展新一轮的例行督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从督促地方端正生态环境保护态度、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营造良好守法氛围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步入强调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的阶段。

  6.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实现绿色转型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正成为各地生动实践。2019年5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出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各地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正在有序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不断释放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和社会红利。

  2020年及其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将持续存在。但总体上看,我国仍将会处于转型期即新旧动能转换期和发展阶段转换期即接力赛的“交棒期”。这一时期往往是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攻坚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将持续深化。

  三、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资源、环境方面,2019年的基本情况如下:

  全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全年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99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5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1.6%。森林抚育面积773万公顷。截至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7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

  2.《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如下:

  2019年,中国大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退耕还林还草80.3万公顷。防沙治沙226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净减少。湿地保护率达52.19%。国家森林城市达194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1%。森林旅游游客量约18亿人次,同比增长12.5%。近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带动300万人稳定增收脱贫。

  同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4个国家公园完成总体规划编制。

  3.《2019年中国气候公报》

  由国家气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气候报告——《2019年中国气候公报》,全面分析了2019年中国气候基本概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和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2019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暴雨洪涝、干旱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与近10年平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

  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但“利奇马”灾损重;暴雨过程多,但暴雨洪涝灾害总体偏轻;高温日数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但灾害损失偏轻;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损失偏轻;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显著偏轻。

  四、展望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时代特征,积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需要结合“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战略判断,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2020年,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已经是一个趋势性的大概率事件,带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这些年工作方向准、力度大、见效果,随机波动因素基本消除,坚持下去,就会实现2020年总体改善的目标。

  但是,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还不稳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二是部分地区、局部时段、个别污染因子还存在一定的波动乃至反弹现象,环境质量改善的量变还没有转为质变,小胜还没有积累成大胜。三是多年累积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问题。四是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等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还没有完全到来。

  2.2020年,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

  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河流综合管理的河长制、生态环境评价与考核制度等。更为重要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绿色发展的价值基础。不过,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仍然是重要的民生之患,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这些也应是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攻坚的重点。

  3.2020年,我国也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期

  我国已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有能力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有可能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全国各地经过长时期、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积累了一批治理技术力量、成功案例,基本具备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条件。各地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典型模式,具备以点带面,带动全国生态环境改善的基本条件。

  窗口期是机遇,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生态环境保护长期以来负重前行,终于到了可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时期。窗口期又是挑战,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感。在窗口期,如果我们不能痛下决心,加强环境治理、转变发展方式,扭转资源环境超载、环境恶化的趋势,将导致更大程度的生态退化、大范围环境恶化、大幅度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将来治理和恢复的成本,将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2020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需要持续保持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深入推进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以及生态安全等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建设,为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娄伟编写,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