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 基于空间品质的经济地理核心—边缘模型研究

    随着经济从基于物质产品再生产向基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再生产的转变,聚焦于传统有形物质产品因素的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已无法系统解释中国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现象和人才区域迁移机制。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

    查看PDF
  • 区域经济发展新逻辑:纳入旅行成本的新空间经济学

    人、物运输成本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使得集聚经济的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理论率先建立了纳入旅行成本的新空间经济核心-边缘模型,探寻旅行成本、空间品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机理。研究发现:...

    查看PDF
  •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亟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绿色增长叙事

    查看PDF
  • 基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范式转变

    查看PDF
  • 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探析———基于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社会必须采取自觉行动进行生态治理,以维系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扩大再生产的一般生产条件。提高地球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能力,这一社会使用价值的生产是生态劳动及其产品生产的根本目...

    查看PDF
  • 碳公平视角下碳关税的内在缺陷、深层冲突与国际协同治理

    欧盟提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俗称“碳关税”,是当前国际治理的热点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欧盟已完成碳关税立法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英、美等国家也提出类似法案。七国集团(G7)联手主导...

    查看PDF
  • 乡村振兴战略再思考:逻辑主线、规律趋势和推进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施已经5年多,亟待从政策逻辑、任务逻辑和理论逻辑对乡村振兴实践进行再审视和再梳理,立足规律和趋势对乡村发展历程进行再探究和再研判,以期对未来乡村振兴方略进行再思考和再谋划。研究认为...

    查看PDF
  •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是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该研究采用2010—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

    查看PDF
  • 数字化深度与工资增长——基于企业用工转型和数字生态赋能的视角

    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调查和区域层面数据,从企业内部用工转型和外部数字生态赋能的新视角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企业数字化深度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深度的增加,带来了更高的...

    查看PDF
  • 绿色信贷与企业金融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信贷政策改变了污染企业的信贷融资环境,其实施能否影响企业投资方向,抑制企业金融投机行为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

    查看PDF
  • 论浙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溯源工程中的战略地位

    学习践行、学理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准确把握它的历史地位、精髓要义、实践要求,也要科学把握它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党的十八大以...

  •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生...

    查看PDF
  • Climate risk and opportunity exposure and firm value: An international investigation

    While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valua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nd climate risk exposure, climate opportunity exposure is less frequently visited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

  •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scal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enefits based on nature-based solutions: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patiall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 is a multi-scale and cross-level ecological network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Due to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different scales, researchers ...

    查看PDF
  • Neighbor‘s profit or Neighbor‘s beggar?Evidence from China‘s low carbon cities pilot scheme on green development

    China has implemented three sets of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ies (LCCP), making it the world's most extensive low-carb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program.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th...

    查看PDF
  • 重大技术革命解构与重构经济范式研究:基于地理空间视角

    重大技术革命通过影响工具、劳动及资源等经济活动要素解构原有的一些经济范式,重构新的经济范 式,研究这一过程的规律及特点,是深刻认知及推动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重大技术革命解构 与重构经济...

    查看PDF
  • 新中国70年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演进

    新中国 70 年来城市规划实践丰富多样 ,但基于中国实践的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却严重缺失。本文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变化,试图围绕着“为谁做规划、做怎样的规划、如何做规划”透视实践背后的...

    查看PDF
  • 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基于生物多样性视角

    长江经济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兼有的资源属性、环境保障功能和生态安全属性,为 理解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提供了一个视角和切入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

    查看PDF
  • 气候变化下雄安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适应措施

    洪涝灾害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趋势下,未来雄安新区是否会发生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严重洪涝,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通过整理地方历史文献中的洪涝灾害记录,建立雄安新区 1949—...

    查看PDF
  • 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 理论、框架与中国应对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科学家提出地球工程的概念,探讨通过超常规的大规模工程技术手段改变气候系统的可能性,成为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地球工程是诸多复杂技术方案的总称,根据不同作用机理,将其分...

    查看PDF
  • 气候变化和绿色增长:劳动分工的视角

    从古典经济学的分工视角,提出了气候变化与绿色增长的新研究思路。绿色增长涵盖三个主要维度(即碳排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和相关议题,以及本研究提出的新研究议程的政策意义。典型的在给定分工结构的边际分...

  • 排放权及其可转让性: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问题

    现有对减缓气候变化公正性的考虑主要集中在国际层面上的公平责任分担,而在国内层面上的关注略显不足。然而,国家内部不同地区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或许导致了比国家之间更严重的公正性问题。虽然国际公正可以...

  • 碳预算方案 :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和国际政治意愿.由于涉及经济代价和发展权益,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制度框架均难于兼顾公平与可持续性双重目标.以气候安全的允许排放量为全球碳预算总量,设为刚性约束,可以确...

    查看PDF
  • 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外交与环境谈判的热点议题.针对后京都国际气候制度谈判,世界各国就减排责任分担以及碳排放权分配提出了各种方案设计,试图从国际公平和人际公平两个不同视角量化各国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

    查看PDF
  • 走出柏拉图洞穴寓言的思维困境

    本文为该书自序:张永生,2020(待出): 《从负担分担到机遇分享:应对气候变化新思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查看PDF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