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

《气候变化经济学》第十二讲: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范式转变与研究前沿

时间:2021-12-29 来源:生态文明研究所

  “气候变化经济学: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范式转变与研究前沿”

  2021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生态文明研究系开设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第十二讲在研究生院教学楼108教室讲授。第十二讲:《气候变化经济学: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范式转变与研究前沿》,由生态文明研究所张永生研究员讲授。参与听课的有生态文明研究系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和郑艳研究员。

  张永生老师从六个部分进行讲授:生态文明视角与工业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经济学代表性人物争论背后的理论演进脉络;传统工业化视角下的气候变化与绿色增长理论;从能源转型到发展范式转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含义;结语。

  在第一部分讲授生态文明视角与工业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张老师分析了目前典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由于传统气候变化经济学将减排好处定义为避免未来气候变化损失的减少(Social Cost of Carbon,SCC),这种定义在理论上就排除了减排驱动经济到一个更有竞争力结构的可能性,气候变化谈判就成为一个各国负担分担的游戏,而非机遇分享的合作。之后,讲述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问题的思维转变,指出生态文明研究思维的评价标准不是由其研究对象来决定,而是以其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范式来决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要在新的坐标系下进行研究,不是简单的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涉及对价值理论和分析视野等基本经济学概念的重新思考。

  第二部分,张永生老师以课前要求预习的4篇文献为主线,通过介绍Nordhaus, Stern, Stiglitz, Stavins等学者之间的争论,全面勾勒了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理论演进脉络,并通过对其评论,揭示现有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局限及其未来发展。尤其是,老师重点介绍了Dietz and Stern(2015)指出的Nordhaus文章模型假设的局限性如何导致对气候变化损害的大大低估,并在其模型基础上放松假设提出新的估计模型; Stern and Stiglitz(2021)推荐用Cost-effectiveness Approach替代Social Cost of Carbon(SCC)方法。Robert Starvin等人则对此进行批评。张老师清晰简单地为同学们分析这些文献之间的争论,并从理论上对这些文献进行评论,尤其揭示了Nordhaus之所以低估气候变化损失的理论根源,以引出生态文明视角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思路,并揭示其新的政策含义。

  第三部分,张永生老师讲解传统工业化视角下的气候变化与绿色增长理论。张老师先详细分析了绿色增长理论现有的三种研究路线的理论渊源。第一种研究路线基于索洛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在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中引入自然资源,按照传统经济学方法进行后续分析,考虑自然资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第二条路线是有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政府干预会使私人投资转向绿色技术,强调政府干预在绿色增长中的作用。第三条路线是斯密的分工与专业化思想,运用基于分工与专业化思想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市场最优分工结构的演进如何推动绿色增长。之后,张永生老师分析了这三种分析路线的理论贡献与局限。

  第四部分,张永生老师讲述为什么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能源转型到发展范式转型的逻辑体系。张老师从环境容量角度考虑 E=eX≤E ?,环境足迹(E)等于单位产出的环境强度(e)与经济总产出(X)的乘积,这个数值不能大于环境容量(E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减排思路有两种:第一种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变,即在不转变发展内容X的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出的环境强度e。这种更多的是绿色工业文明思路。技术的改进通常会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扩张,导致经济总产出X的增长,所以这种情景下总的环境不一定改善。第二种思路是发展范式的转型,即不仅强调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强调生活方式或消费方式的转变,降低单位产出的环境强度且改变产出内容,经济从X转型到(X’,Y),即传统内容X使用新的绿色技术生产,数量则从X减少到X’,同时绿色供给Y出现,从而经济增长与环境尽可能地脱钩(decoupling)。这样,转型后的环境最终得到改善。之后,张永生老师分析绿色转型的两个基本途径,即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通过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环境规制等措施)和转变发展理念(背后是新发展理念)。这两个基本途径实质对应着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五部分,张永生老师讲述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具体思路。他认为简单地将标准经济学引入气候领域很难解决气候危机,应该从环境危机出发,对经济学包括价值理论和分析视野在内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对应的目标函数应从以“美好生活”、“新发展理念”为代表的新价值观念出发,并从“人与自然”更宏大的视野重新建立新的经济运行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义。在生态文明新的坐标系下,成本、收益、目标函数、最优化等概念将被重新定义,从而一些原先被奉为圭臬的结论可能要重新思考。在分析思维上,应跳出三个思维局限,即传统边际分析局限、传统工业化思维局限,以及经济学思维局限。

  最后,张永生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他通过比较一些著名自然科学家与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对气候危机的不同观点、预测和担忧,进一步揭示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以及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张老师本次课程是围绕自己的学术之旅展开,并指出中国政府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等理念背后,都有很前沿的学术问题,希望通过本次课程为同学们研究各种领域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答疑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张永生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

  供稿人:马雪芮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