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环保大咖说 | 我所学者生动诠释中国生态文明实践
时间:2025-08-01 来源:
在全国节能宣传周及全国低碳日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研究员,以及青年学者朱蓓助理研究员和王沐丹助理研究员于2025年6月应邀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你问我答:环保大咖说》海外互动问答特别节目的采访。为回应全球网友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等问题的关切,我所学者精选了相关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业解读,生动诠释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践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针对海外网友关于中国生态哲学观的提问,庄贵阳研究员认为,地、水、气、火都是基本的自然要素,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高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以顺应自然节律、资源适度利用为生存哲学,形成了敬畏自然、珍视资源的文化基因。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更加强调和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核心理念,更致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针对海外网友关于中国煤矿开采及环境监管的提问,朱蓓助理研究员认为,中国通过《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规强化煤矿环保管控,要求配套环保设施、严控扬尘污染与地下水保护,对违规企业实施停产整改或关停退出。监管体系统筹多重目标,在保障经济需求的同时,实施安全红线,并将资源利用效率纳入监管范围。中国的煤矿开采监管体系是统筹环境、经济、安全、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动态平衡,推动煤矿行业迈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针对海外网友关于非洲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化学废料跨境倾倒挑战的提问,王沐丹助理研究员认为,该问题的成因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处置成本、监管体系、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区域仍处于持续完善监管框架过程中,可能使得对跨境废物流动的管控能力与预期相比存在差距。当地民众对化学废料的危害性及其长期影响的认知还需加深。近年来,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正通过技术合作、项目承建等方式,向非洲提供技术、设备和标准等支持,与非洲多国合作开展了化学废料治理实践,为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持续注入新动能。

该系列节目在海外累计获得阅读量113.3万次,互动量12万次。节目有效搭建了中外环保对话桥梁,以互动问答形式,向海外受众直观呈现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决心与行动,有力传播中国生态环保声音。
节目链接:
《大咖说》第一集:
https://francais.cgtn.com/news/2025-06-17/1934899380792795137/index.html
《大咖说》第二集:
https://francais.cgtn.com/news/2025-06-19/1935655975734681601/index.html
节目二维码:
《大咖说》第一集:

《大咖说》第二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