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
时间:2017-12-21 张永生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张永生
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置于突出位置,开启了绿色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在中国出现有其必然性。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格局,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不仅为解决传统发展模式弊端提供了出路,也带来了大量发展机遇。但是,要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机遇,就必须跳出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思维模式。现有关于发展的传统理念、内容、模式、体制、政策等,很多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并为其服务的,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转变。
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在中国诞生的历史必然及其含义
历史的必然。上个世纪中叶,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与此同时,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模式基础上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及相关社会问题,导致发展难以持续。这使得中国不断对现代化问题进行反思。生态文明概念和新发展理念在中国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
第一,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独特性孕育了新发展理念。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四十年保持如此长期的高速增长。中国在一代人之间,经历了从贫困到现代化的戏剧性变化过程。与此同时,对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问题等不可持续的弊端,中国也有切身体会。这种独特性,使中国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就能切身地感受到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好处,又对其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发展理念,就有着深厚的现实根基,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就尤其有价值。
第二,生态文明在中国的诞生,有其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基础。中国自古就对大自然充满敬畏,有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传统,从目的和手段上均不同于传统工业化征服自然的逻辑。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曲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发展的目的,并越来越发现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巨大价值。比如,中国的小康社会概念,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目标。它并不像工业化那样将单纯的以物质财富作为突出的追求目标,反映了人的全面发展至上的哲学,从而避免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目的与手段的颠倒。
主要矛盾的转变对绿色发展的含义。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中国绿色发展有着重要含义。
第一,绿色发展需要系统而深刻的转型。发展的目的乃是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以增进人们福祉,而经济增长只是提高福祉的手段和途径。当物质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发展的内容就应该超越物质财富需求,转向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绿色发展意味着巨大机遇。发展内容转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大量新的经济增长机遇,会加快而不是阻碍经济增长。只不过,增长的内容会发生大的改变。这些需求,需要新的供给来满足,可以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来源。这也正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如何认识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第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实力的大幅增强,人们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变化,绿色市场迅速扩大。国家也有更大的实力推动绿色发展,并解决绿色转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在传统增长动能接近释放后,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动能和增长来源,以稳定实现现代化目标,而绿色增长则成为新的供给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第二,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数字时代,且大量绿色技术也正获得突破性进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变化,诞生了不同于农业社会的工业文明。目前,人类社会正在从传统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数字时代,发展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数字时代同中国高铁时代的同时到来,更使经济发展的“玩法”发生了戏剧性改变,带来了大量新机遇。第三,在经历了工业时代“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损耗、高碳排放”带来的种种环境危机后,人们的发展理念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传统发展概念和模式,正被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取代,绿色发展日渐成为主流的发展观。
这些均是工业化国家早期经济发展所不具备的新的历史条件。从现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近二十年时间,是中国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时间窗口。如果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加快绿色转型,则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在很多方面取得蛙跳式发展。如果不加快转型,则一旦中国经济锁定在一个非绿色状态,再转型就会成本高昂。
但是,理解绿色发展的机遇,关键需要“新理念、新资源、新模式、新内容”。有什么样的理念,眼里就有什么样的发现。有一句谚语说的是人们的思维如何受到局限,“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榔头,则你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钉子”。如果一想到经济发展就是机器轰鸣、浓烟滚滚,则就不可能看到绿色发展背后的巨大机遇。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资源和机遇,然后通过新技术条件下新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模式,发展出新的内容,或者说形成新的绿色供给,则绿色发展就可能成为增长的重要来源,发展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如何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
但是,要让绿色发展的机遇成为现实,需要很多条件,包括认识问题、公平竞争问题、体制机制设计问题、政府支持问题、全球协调问题等。绿色转型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发展范式的转变,涉及全社会不同层面的问题。其中,很多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这里不一一讨论,只简单以政策制定、企业商业模式和社会协调为例,说明如何抓住绿色发展的机遇。
关于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只有出发点符合“初心”的政策,才能实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才不会导致扭曲。很大程度上,绿色发展就是符合人们初心的发展。举一个例子,雾霾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这是治理雾霾的第一考虑,是符合发展“初心”的政策出发点。但是,如果治理雾霾首先考虑的是GDP数字,就会将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不仅雾霾得不到有效治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GDP,也不会真正提高人们的福祉。相反,严厉治理雾霾虽然会暂时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此时需要相应的宏观政策和社会政策),但会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外部成本、隐性成本、长期成本和机会成本。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催生大量亲生态环境的新型经济活动。看似治理雾霾会影响经济增长,实际反而可能提高增长质量和速度。在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凡是被利益集团左右的政策,均会造成各种扭曲,从而违背发展的根本目的。
关于商业模式的转型。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之上,因而找到让绿色成为企业盈利机会的可行的商业模式就至关重要。但是,从传统工业时代到数字绿色时代的转变,具有非常不同的商业范式,而现有工业时代形成的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往往不符合数字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从而不仅难以理解和发现绿色发展的商业机遇,也难以让绿色机遇变成现实。
传统工业时代的生产内容以物质产品为主,它们具有很高的可交易性。工业产品的价值,则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的物理功用上。相应地,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也相对简单,即工厂流水线生产物质产品,然后在非人格的市场上售卖。但是,在数字和绿色时代,商业范式则有很大的变化。
——在组织模式上,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思维的各种新型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很多商业回报需要采用迂回复杂的模式,这些很难为习惯于传统工业时代商业思维的人们所理解。
——在内容上,传统工业化模式以满足物理功用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而数字绿色时代除了满足传统物理功用外,越来越多地以满足物理功用之外的服务需求来创造价值。比如,体验性价值。这些价值由于是无形产品,很多都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直接交易,故而其商业模式往往多种多样。它们有些需要以有形的物理产品作为载体(比如,个性化定制),有些是直接交易(比如,会员制、登录许可),有些则通过种种迂回商业模式实现其价值(比如,微信软件的免费应用创造出一个潜力无限的新型商业生态、谷歌的免费搜索带来广告等衍生回报)。
全社会协调问题。绿色发展的机制,很大程度上具有自我实现的性质。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绿色发展会实现并采取行动时,绿色市场就会扩大,资源就会越来越多地向这个方向汇聚,越来越多的绿色成功案例就会出现,从而一个“行动·证据”之间的良性循环就会出现。反之,如果大家存在各种认识障碍,或者理论界缺乏有说服力的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论述,就会导致很多人并不相信绿色发展会实现,则绿色发展很可能就真的难以实现。
幸运的是,中国在这方面有其突出优势。中国政府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其决策具有前瞻性、长期性和政策的一致性,并且具有让绿色发展机遇变成现实的较强政府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如果中国能够探索出一个形之有效的绿色发展模式,则不仅对自身有利,也将惠及全球,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