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题学习

王震中学部委员主讲“现代化前沿讲习”第五讲:龙的起源与原型

时间:2021-09-30 来源:生态文明研究所

  2021年9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为我所做“龙的起源与原型”专题讲座。本学术讲座是我所“现代化前沿讲习”系列讲座第五讲,由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同志主持。

  讲座主要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从汉代到近现代以来人们关于龙原型的中国文化“哥德巴赫猜想”,并提出秦汉乃至明清、现代以来关于龙形象的描述皆属于次生形态的研究。王震中同志认为,从原生形态探讨龙的原型更易追溯到其真正起源。他提出把新石器时代到秦汉以前的龙作为原生形态。介绍了以河南安阳、安徽含山等地出土的系列文物,并以此为依据将龙的原生形态分为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两大类。

  第二部分则进一步分别对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的生物原型进行追溯。王震中同志用鳄鱼和蛇兽分别解释了有爪之龙和无爪之龙的生物形体与部分习性,但他认为这无法解释《易经》中龙升天入地的卦辞。因此他从原始人对人与自然、自然物与自然物亦即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事物之间的互渗感应思维解释了龙与雷电的关系,他认为有爪之龙是远古一些部落将天空中的雷电与地上的鳄鱼视为一体的结果;无爪之龙是另一些部落将雷电与蛇蟒视为同一物体的结果,因而可以解释龙既可升天也可入渊,既可畜于沼,也可战于野的谜题。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龙的神性究竟是图腾还是农业神。王震中同志认为最初的龙神既是被一些部落族群奉为图腾神,也是被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的诸农业民族奉为农业神。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根据农业文化的需求,对龙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神性,最后龙即演变为了万能之神和天意的象征。最后,王震中同志对龙存在的演变进行了拓展报告,他指出从汉代开始,龙与皇权结合在一起后就出现了宫廷之龙与民间子龙的分别,前者属于等级森严的封建主义,后者属于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化。因此,我国的龙文化具有多面色彩。

  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少数民族龙文化、现代化社会与龙文化的连接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关于龙的定义差异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杨开忠书记总结指出,王震中同志详实、深刻的阐明了龙的起源与原型,为我们开拓了眼界,为我们下一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新思路。

  (撰稿人:谢伟伟)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