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题学习

李培林:走向更加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社会

时间:2021-04-01 单菁菁、苗婷婷 来源:生态文明研究所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为加强理论学习,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所党委创设“党委中心组现代化前沿讲习”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全所人员做现代化前沿讲座。

  2021年3月1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和共享的社会”为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作专题讲座。本讲座是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中心现代化前沿讲习”系列讲座第一讲,由所党委书记杨开忠主持。

  李培林同志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节点,而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及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城乡和地区差异依然是造成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但影响力在减弱;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对社会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断增强;而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差距又要远高于收入差距。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趋势与居民消费行为,指出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引导大众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第三部分解析了当前社会领域的公平问题,尤其讲到社会公平的认知或公平的主观感受十分值得关注,其中,全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值和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总收入的中位值是影响社会心态的重要指标。李培林同志强调,调研显示,近些年来我国民众对自身经济社会地位的认同持续趋低,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李培林同志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跨越“双重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一方面要努力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和如期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要防止发展中的两极分化,建成一个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至关重要,而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的关键是促进社会流动和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需要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与差异原则,把处境最不利的成员放在优先位置,持续优化城乡结构,适度适量地改进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进而打造一个公正、公平和共享的社会。

  讲座结束后,生态文明所与会人员围绕可持续消费、收入中位值、社会经济地位预期、收入分配格局的考察标准、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公正转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李培林同志的研究具有学术规范性与创新性,对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有重要启发,在社会学与经济学均面临重建的时代,我们应对传统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杨开忠同志总结指出,该讲座对生态文明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我们除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应饱含深厚的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得出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建议。

  (撰稿人:单菁菁、苗婷婷)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