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教学|活动| 教学

教学

《气候变化经济学》第七讲:气候变化政策体系设计及其经济学逻辑

时间:2021-12-15 来源:生态文明研究所

  2021年1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生态文明研究系开设的《气候变化经济学》课程第七讲在良乡校区研究生院教学楼108教室顺利开讲。第七讲内容为《气候变化政策体系设计及其经济学逻辑》,由禹湘老师讲授。生态文明研究系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本次课程。

  主讲人介绍:

  禹湘,金融与经济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2009~2010年于美国政治经济研究所(PERI, 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2010~2013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原城环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起在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政策影响量化评估、工业绿色发展等。

  本次课程总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学分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和分类,气候变化的政策设计和从政策研究到学理分析。禹湘老师从经济学角度为同学们阐述了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设计,为同学们理解气候变化这门课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第一部分,禹湘老师介绍了经济学物品有着稀缺性,气候容量强调人类活动不能超出特定生态环境系统承载的范围。而碳的稀缺是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一个阈值,超出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时,环境会遭到破坏。第一部分从经济学的视角向同学们展示了为什么碳是一种经济学物品。

  第二部分,禹湘老师讲述了国家为什么需要政策工具。由于市场存在失灵,不一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于是需要政策工具以确保目标的实现。政策工具分为强制性政策工具,混合性政策工具和自愿性政策工具,他们是通过政府的介入力度来分类的。

  第三部分,禹湘老师以我国的低碳城市为例,向同学们说明气候变化政策是如何设计的。以城市为例,低碳政策从高到低形成了国家、地方、部门三个层次。对于政策工具的划分,也可以从政策机制维度和政策领域维度来进行。低碳城市的发展也能让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目标得以实现。

  第四部分,禹湘老师以论文为例,为同学们讲解如何从政策设计到学术上的研究。在进行低碳城市研究中,由于很难获得城市层面的碳排放数据,所以难以进行定量上的分析。这也为同学们之后的论文写作提供了一些思考与方向。

  最后,禹湘老师为本次课程做了总结。本次课程从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来阐述应对气候变化为何重要。我们应该通过经济学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政策工具路径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也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通过低碳转型实现碳排放降低,而不是通过牺牲经济达到目标。

 

  供稿人:张致宁

LINK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3869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

邮编:100710

  • 官方微信